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让“职场青春”多一些“稳重”

让“职场青春”多一些“稳重”

随着新型就业平台和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在一家单位“从一而终”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年轻人一旦感觉某些方面达不到预期,就马上辞职换工作,甚至出现刚入职就辞职的“秒辞”现象。中国青年报社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0%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存在“秒辞”的年轻人。据受访者观察,年轻人选择“秒辞”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5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年轻人择业更关注自身感受。(10月31日 《中国青年报》)

“秒辞”,顾名思义就是分分钟辞职走人,果断的和用人单位say goodbye,而职场新人告别工作的“潇洒”和用人单位“被fire”的无奈都在这个“秒”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据统计,从80后平均在职时长43个月,到90后的平均在职时长19个月,再到95后的平均在职时长7个月,当下年轻人“秒辞”的频次已经开启了“换挡提速”模式。

那么,这道席卷青春职场的“辞职闪电”成因有哪些呢?对目前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双重无感”占据了最主要的原因。此外,工作与期望相差较大、工作压力感爆棚、常态性加班、薪资待遇不理想等,都成为了他们“说走就走”的主要因素。然而,客观因素虽然占比颇重,但新型就业平台和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年轻人“自我意识”的不断塑造和强化,亦成为了职场新人们“秒辞”的深层次内因。

如今,社会就业大环境愈发包容多元化,年轻人“秒辞”看似是“时代在召唤”,然而在这“步履不停”的换岗风潮中,亦能反映出当下职场新人们职业耐受力偏低、责任感不强、面对现实困境不够坚韧等“通病”。与此同时,“秒辞”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企业用人成本所带来的“不良后遗”也逐渐浮现出来。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年轻人辞职换岗后,诸如工资少、氛围差、前景弱等现实问题便真的迎刃而解了吗?恐怕未必,因为所有造成“秒辞”的不稳定因素,归根到底,仍是源于当代年轻人内心世界的“焦急”和“慌乱”,也正是对未来生活规划的不确定和不清晰,才会造成职场之上“匆忙选择又匆忙否定”、“怎样都不满意”的结局。

然而,就整个社会氛围来说,对待年轻人“秒辞”现象,过多的苛责反而无益,最重要的,是要赋予他们走出这段“困苦时光”的正确指引。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青春自主权”,允许他们在选择与改变之中,不断的审视自我、阅读自我,最终正确清晰的认识自我、确定自我。毕竟,青春的成长本就亦步亦趋,我们亦都是磕磕绊绊、步履蹒跚的拨开层层迷雾,最终才与那个坚定自信的自己“握手言和”的,也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追问与重塑后,才能扎根深稳,厚植人生。因此,社会舆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苦难教育”和“鸡汤成功学”的灌输与引导,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尽可能多的为年轻人提供广阔的、稳定良好的发展平台,才是根本职责所在。

当热,成长的过程虽然要经历痛苦的蜕变,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而为,野蛮生长。“秒辞”虽可以理解,却不值得提倡。尤其是那些“眼高手低”的“洒脱”,更是“契约精神”匮乏的表现。作为年轻人而言,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妥帖平衡好职业生涯的“短期投资”和“长远回报”才是重中之重。此外,在迈出择业的第一步时,要慎之又慎,要懂得专注将真正喜爱的专业、兴趣,发展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将“热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让“有热血”、“有想法”、“有创造力”、“不骄不躁”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专属“标签”,如此才是对“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最完美的诠释。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生漫长、生活不易,无论何时都要明白“珍惜”二字所包含的温度和厚重。如此一来,让“秒辞”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急切焦躁的内心等一等再等一等,让

“职场青春”多一些释然和稳重,又有何妨?

上一篇:聚焦中国力量 分享中国故事 第二十一届(2020年度)“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会
下一篇:职场“90后”:频繁跳槽并非任性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