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你可曾在童年时代的一个夏日,捧着一本厚厚的大书打发午后的时光?

你可曾遍翻父母的书架,垫着脚尖试图取下封皮印有烫金字体,看起来最具诱惑力的一本?

你可曾深夜打着手电躲在被窝,一边酣读喜爱的故事或童话,一边忍不住咯咯直笑或悲伤啜泣?

被书籍环绕的童年是丰赡的童年。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贫寒的耶路撒冷,书籍遍布整套住房的每一个角落。他在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道:“我总感觉,人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书是不朽的。小时候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本书,而不是成为作家。”

在中国,诞生于上世纪七零、八零年代的人,比父辈和祖父辈更加幸运。书籍,是他们的童年期不可或缺的伴侣。那时候,儿童读物方兴未艾,但又不似今天这样良莠不齐“炸裂式”生产。在选择面并不宽广的情况下,一些专为孩子创作的经典读物,如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文史类的《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从外文译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等,几乎人手一册街知巷闻,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创造了现象级的出版奇迹,滋养和陪伴了几亿人的成长。

2020年5月15日,《十万个为什么》最重要的作者之一叶永烈先生逝世,享年79岁。消息传出,不可遏制地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闯天下”的豪情追忆。儿时那些手不释卷、烂熟于心的书籍、轶事和幻想,亦影影幢幢纷至沓来,让已为人父母者鼻酸声咽无限感慨。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本期“文化中国”盘点了几类“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它们曾经参与过我们的灵魂塑造,指给我们一个奥秘无穷的世界,并将继续把智慧和美善的果实,交递于我们的下一代手中。

  《十万个为什么》畅销之谜

椅子为什么有靠背?夏天胖人为什么感到特别热?太阳和月亮看起来为什么一样大?人身上为什么有胎记?……

这些看起来稀奇古怪,认真回答还颇有点耐琢磨的问题,出自红遍大江南北的一套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它几经再版、改版,成为中国家庭必备的少儿科学启蒙“宝典”,打开《十万个为什么》,就像打开了通往现代、文明、知识和趣味的大门。

版本渊源

出版于1961年的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仅有5种,短短三年间重印11次,至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扩充至8种,涵盖数、理、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学科,广受青少年和普通群众的欢迎。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李名慈告诉南都记者:“当时中央号召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当时群众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的问世,极大地弥补了社会的需要。”

李名慈向南都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轶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团中央干部大会上,特别提到了《十万个为什么》。胡耀邦说,团干部要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提高自己。他不仅号召大家读,还给参加会议的同志每人发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这件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影响,也说明《十万个为什么》作为通俗性的科普读物一开始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

后来一段时期《十万个为什么》被打入“冷宫”。可到了1971年左右,有关领导又找到少儿出版社的编辑,表示现在社会上实在无书可读,可以酌情编一套适合工农兵阅读的科普读物。

“他们的意思是要用新的指导思想来编《十万个为什么》,删掉了很多不少内容,从文字内容到编排,都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比如加入了大量时髦的、口号式的政治术语。”

出版于1970年代早期的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也被称为工农兵版。李名慈认为,虽然这个版本只发行了一段时间,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却发挥过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那个年代年轻人可读的书很少,找到一本就如饥似渴地看。它的发行量之大,甚至超过了第一版和第二版。”李名慈提到,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一些学业荒废多年的考生,正是凭借从《十万个为什么》里获取的有限知识,顺利地考上大学,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美人鱼公主手机版下载【官方安卓版】
下一篇:看见幸福 “阅”出梦想丨瞧,谁家书香更浓

您可能喜欢

​2020,朵云写真

​2020,朵云写真

​带娃.24.教育从胎教开始

带娃.24.教育从胎教开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