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天文学的光辉:月亮不死,想象不止

天文学的光辉:月亮不死,想象不止

天文学的光辉:月亮不死,想象不止

尹传红

中外文化史上的月亮

月球,我们地球的这颗天然卫星、与我们靠得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就充满着浪漫的诱惑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增进了人类对宇宙万物的了解,使月球“失色”不少,但是,有关月球的种种幻想、假说和臆测所蕴涵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激发人类的活力和创造力方面的贡献,却难以让人忘怀,无怪乎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早在100多年前就称颂月光是“天文学的光辉”,“这一光辉照亮了人们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英国学者朱尔斯·卡什福特评述:月亮早已成为人类梦想的源泉,其循环往复的月相变化引导人们不断探索有关永恒、时间和死亡的主题,给了人类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人类梦想的源泉

月亮几乎跟我们的地球一样古老。

古希腊阿卡狄亚地方的人,为了炫耀他们是最古老的民族,吹嘘说在地球还没有月亮陪伴时他们的祖先就存在了,所以他们自称是“先月族”。还有别的氏族也夸耀说,他们的祖先曾亲眼看见月亮被装上天穹。

跟太阳一样,月亮在各种文化中、各个时代里,常常被赋予某种象征性的含义,许多民族都以月亮的循环周期来安排宗教节庆和神话故事中的纪念日。今天,即使在使用阳历计时的地方,仍可以在许多节日里感受到月亮的巨大影响。

在中国,圆月被视为团圆和繁荣富足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天涯共此时,人们把酒问天,吃水果、尝月饼,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千里共婵娟”。这个民间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唐代时中秋赏月之俗开始盛行,“中秋节”之称也就在那个朝代落定。

在西亚,新月作为古老的宇宙能力的象征符号,代表的是月神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驾驶着的小船。

在印度、凯尔特民族及穆斯林传统中,新月形如杯状,盛着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古兰经》说,新月“是为人民和朝圣所安排的固定时间”。穆斯林虔诚的信徒一直听从先知穆罕默德的指示:“你要看到新月才禁食,不看到新月别开斋;但当新月被(云或雾)遮蔽时,那就要尽力观察。”

在埃及,新月与太阳圆盘的组合象征着日与月的神圣结合,新月一直都是大地母亲(即天之女皇)的标志。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双胞胎妹妹,同时也是狩猎女神,并守护着未婚少女的贞洁。她容貌秀丽、武艺高强,常常穿行于山林之中,上弦月是她的弓,月光就是她的箭。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狄安娜,头发中常常盘有一轮新月,暗指的便是她的贞操……

中外有关月亮的神话、象征和诗意形象,古往今来真是随处可见、数不胜数。英国学者朱尔斯·卡什福特对此有一个十分精辟的评述:月亮早已成为人类梦想的源泉,其循环往复的月相变化引导人们不断探索有关永恒、时间和死亡的主题,给了人类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月亮的象征意义——满月,团圆;黑月,死亡;新月,新生——也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月亮还在,人类想象之心不死,渴望永恒之心不死。

天文学的光辉:月亮不死,想象不止

因纽特人的月亮精灵

天空的双眸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神与月亮神或许算得上是最受崇拜的对象了。对于这两个明亮的天体,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是白昼的眼睛,一个是黑夜的明眸。两者形成了直观的对比:它们中的一个似乎是另一个的死亡形式,各自又跟黑暗有着不同的联系,而且,在原始文化中常常还被赋予人格化的生命色彩。于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耐人寻味了。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32-1917)的代表作《原始文化》提到,在南美洲的姆博科比人眼中,月亮起着丈夫的作用,而太阳则是它的妻子。相反的,在阿尔衮琴人的神话中,太阳是丈夫,而月亮是妻子。有趣的是,在埃及人那里,太阳和月亮是哥哥和妹妹,也是丈夫和妻子。

其他国家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神话中,类似的两性关系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但在经常反复却也永远新鲜的一种周期性的轮替——白昼与黑夜的故事中,则表现了同样的生命人格化。例如,依据墨西哥人的讲述,当旧的太阳燃尽、世界一片黑暗之时,一位古代英雄毅然投身于巨焰,沉入地下的冥暗里。由是,在东方升起了光辉灿烂的太阳——托纳齐乌。在他之后,另一个英雄也投身其中,但此时火焰的力量已经减弱,因而发出的便是较弱的光华,以月亮米茨特里的形态再生了。

上一篇:鉴赏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卫填海”1盎司彩色银币
下一篇:月球探索新里程碑,玉兔二号立大功,或揭开月球形成之谜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