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您的位置: 主页 > 14期 党史小故事

14期 党史小故事

刘少奇调研求真话
文世芳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为了探究困难之因,扭转困难之势,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1961年4月至5月,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蹲点调查研究了44天,让群众说出了许多真心话。刘少奇用什么法子让群众“掏心窝子”?
通过走村串户,刘少奇了解到农民缺粮少食,吃饭都成了问题的基本情况后,他决定选择一个队蹲下去,“解剖麻雀”。他叮嘱参与调查的人员: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好话坏话都要听,哪怕是骂我们的话,包括骂我这个国家主席的话都要听。
但是调查中,问题出现了,不是调研的干部听不听得进实话,而是参与调研的基层干部群众根本不愿讲实话,任凭刘少奇和工作组成员怎么“交底”“启发”,他们就是不愿讲出心里话。
根据这一情况,刘少奇改变策略。他不让社队干部陪同,带着秘书径直来到生产队,请了社员座谈。刘少奇让秘书给社员敬茶。刘少奇站着说:中央起草了一个“六十条”,是个草案,听听你们的意见。公共食堂办不办,粮食怎样分配,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都请大家讲讲真心话。紧接着,刘少奇脱下帽子,露出满头银发,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深情地说:我怕耽误你们的工,让随我来的同志去帮助你们劳动。年过花甲的刘少奇,为了求得真话与真相,向普通百姓脱帽、鞠躬,安排帮工。这场景,感动了每一位参与调研的群众,也打开了大家的心扉,他们争先恐后地反映心中所想,“农村公共食堂不好!再办下去会人死路绝”“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等尖锐意见,都被反映了出来。
刘少奇将湖南调研的情况如实向毛泽东和党中央作了汇报,对解决农村公共食堂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员干部仍应继承和发扬重视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心系群众,身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急所盼。

14期 党史小故事

上一篇:男女主初遇后被换脸,这是一个拒绝程式化“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
下一篇:党史学习教育|小故事,大反响!

您可能喜欢

回到顶部